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文化的自觉与言说——读李洋的人物

2006-04-27 10:56:05 来源:
A-A+

作者:徐恩存(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

  在绘画史上立足的画家,应是一种有能力坚持一种精神的人,他们既是文化的自觉者,也是时尚的挑战者。冷眼看画坛,这样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在为数不多画家行列中,李洋拥有一个属于他的当代画坛位置。

  李洋是位勤奋的青年画家,多年来他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扎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他熟悉那里的人、物、风情。喜爱那里的民间艺术,特别是陕北的民歌、舞蹈、剪纸与泥玩具等,让他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炽热,生命的激情与一种沧桑之美。

  正是这里,发现了许多美的组合,它们是那样的单纯、天然与灿烂,对陕北乡土生活的熟悉,理解与把握,启迪了李洋的艺术灵感,刺激了他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近几年,他以此为题构筑了一个陕北人物风情画系列。这些作品,常常是炽烈,野性与凄美、缠绵的情歌的形象言说,笔墨表现,它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在画家笔下,它们复杂而多样,存在着多种读解的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它们反映画家在艺术上,不趋时尚,不求闻达的精神操守与严肃追求。

  显然李洋的文化自觉更多地表现在艺术取向上跟外部世界的价值判断,结果是使他面对冷落与寂寞。因为他的那些取利于陕北乡土风情的作品明显地表现与时尚流行的题材的差异性;而这一切,在事实上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追求与状态,准确地说,没有看到他的创作被时尚所影响,在物质时代,作为画家的他,是自足的、平静的,与外界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这使他在艺术之旅中成为一个孤独的跋涉者。

  在我看来,孤独的李洋与他那不合潮流的绘画,所表明的正是一个心潮难平的文化自觉者本色。

  应该说,在李洋一系列的作品中那种文化的自觉,可以直言为一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选择,一种视时尚为过眼浮云的心态。

  李洋的作品在笔墨、语言、形式、风格上都始终追求一种平面化与符号化,一种朴素与本质的表现方法。

  这种艺术上的处理,既有效地简化了图式,同时也丰富了它,并剥去了某种市俗性,还原为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本质性。画家用他自己的语言言说并复活了已经逝去的文化记忆。这便注定了李洋特有的不无悲凉与沧桑的,同时也是诗意的笔墨语言与风格。因为当他真正将那偏僻、遥远的文化还原到纸面上形成图式与场景时,他的言说便会发出特别悠远和真切的意蕴,他的所有追想和梦幻都变得那么纯粹、凄美、苍凉与炽热。

  因为文化自觉。李洋的艺术营养似乎不倾向西方,他更受惠于本土文化与民族绘画传统,这同样使他成为鲜明的个例。就作品而言,他的意象元素多取向陕北情歌中的少男少女,造型风格与形式语言明显地借鉴吸收了陕北剪纸、民间绘画、乃至敦煌壁画中的某些色彩,肌理、以及表现性语言;特别是做为人物背景的赭石、土红、蓝绿等色,在画面上所产生的互动魅力,他认为墨有墨的魅力,色有色的魅力,而且色不碍墨,墨也不碍色,古人的“水墨为上”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箴言,在今天并不完全适用,现代生活的绚烂,为色、墨并置与互动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这一“言说”的过程中,他把它们提炼为文化,将它们勾兑还原为绘画图式,并充分展开了想象与虚构的自由。就美感角度而言,李洋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对失落的文化的怀恋情怀,一种对异化的遗憾,它们在神韵上与北方画家艺术传统中的粗扩、苍凉、野性、热情有着一脉相承的魅力,体现出一种苍凉的气质。

  李洋的绘画是颇具文化含量的,他为自己的文化自觉找到了表现的载体,这同时也注定了一种特有的精神支持的力量。

  (文章来源:〈走近画家.李洋>)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洋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