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李洋的作品《情缘》, 在“百年中国画展”上展出。这幅色彩丰富的中国人物画, 在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情缘》135×135cm 1993年
李洋:这幅作品就是我90年代初创作的一幅作品, 那么这幅作品实际上就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我“画若布弈”的这种学术思想, 也是当时一个创作的代表作。这个画是我当时去陕北写生采风, 用搜集的陕北民歌创作的画面。画面实际上是表现了陕北民歌当中陕北农民的一种爱情的故事。
陕北写生
李洋:我们知道陕北民歌都是情歌,都是男女谈情说爱的内容。那么这张作品实际上就是按照陕北民歌画的。人物的造型,还有动物的造型,很多都是吸收了陕北农民画的一种元素,又结合了我“画若布弈”的学术思想。那么在画面当中首先做的这种肌理,黑白的肌理,然后根据这个肌理的要求,增加的人物形象。
李洋绘画中所展现的技法,是他在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名为“画若布弈”的绘画观念。所谓“画若布弈”,是指画家在创作之初,并不对画面进行预先的设计安排,而是在绘画的进程中来布局思考,这种方法就好像中国围棋中的行棋布局。“画若布弈”重视在画面上思考和进程中思考,画家的思想轨迹跃然纸上,因而更为激动灵活。
李洋: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一开始我先制作的肌理,画面里面的这些短线的肌理。没有人物、牛和羊那样的形象,都是一种抽象的肌理制作。然后染这种墨色,体现出黑白墨色浓淡对比的一种感觉,这个时候都是一种抽象的状态。那么而后,才开始找人物形象。比方说这里边找出来哥哥和妹妹,这边是一个小伙子,包括这些牛的形象羊的形象,鸟儿都是后来根据“面”的这种肌理找出来的这个形象。所谓的形象,它是一种具象的概念。抽象的就是这种线和墨,是一种墨,它不表现任何具象的内容、抽象的东西。所以这种有形有象的东西,还是中国画里面的一个特点。
在《情缘》这幅画当中,李洋用较为抽象的艺术语言把握住了激动人心的美的构成。他接纳了很多来自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同时结合了陕北农民画的特点。因此整幅画在设色搭配上显得尤为丰富。
农民画
李洋:农民画画他是不讲究色彩规律的。他也不去研究这种色彩的规律,他完全是根据自己脑子里面的要求,在他们生活里的一种感受,随意赋彩。他画的每一张作品的设色都不一样,没有规律可言。所以农民画的色彩是五彩斑斓的,色彩非常艳丽的,所以我们看着非常好看。那么当时外国的很多艺术家,就把陕北农民画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看。没有条条框框,非常自由,他们上颜色非常自由。所以这一点,比我们学院派的画家要自由的多。所以那个时候我向农民学习,学习农民画设色的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很随意的。根据画面的这种要求,我还是有一些规律的,我的规律就是根据画面的要求去上颜色。所以这一幅作品应该是结合了当时我对笔墨和技法的研究,创造出来的一幅在当时来说是很新颖的一幅中国水墨画。
《情缘》的创作方法,为我们敞开了传统艺术的资源宝库,有助于中国画向当代艺术的转换。它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当代中国画的新的审美。李洋的学术研究是立体而具有普遍意义的。他在向各方面特别是内心世界不断地追求,寻找和探索,同时更是向传统文化追寻民族生存的渊源与活力。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